郑州科技工作将交出怎样的答卷?靶向发力“六个一流”
来源:郑州日报     时间:2022-04-15 14:03:27

季春之际,郑东新区龙子湖高校区内,晚樱盛放。

在河南农业大学第一实验室楼,中国工程院院士、龙湖现代免疫实验室主任张改正和实验室的同事们夜以继日忙碌着,他们致力于把超级疫苗的概念,应用在新一代的新冠疫苗研发上,走产业化之路。

龙湖现代免疫实验室,是2022年3月22日揭牌的三家第二批省实验室之一,也是我市致力于打造的一流创新台之一。

“我们将聚焦‘六个一流’,全面完善我市创新体系,建设国家创新高地主阵地,为郑州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水的发展,在中原更加出彩中出重彩、河南崛起中起高峰提供科技支撑。”谈起“十大战略”中的“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行动”,郑州市科技局负责人掷地有声。

高台起势 将创新打造成发展第一动力

观大势、谋全局、干大事,首要的是战略。谋定而后动,决胜在千里。

2021年9月7日,河南省委工作会议召开,把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作为“十大战略”之首,对构建一流创新生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作出系统部署。

2022年2月15日,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扣题”,提出郑州要深入推进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行动,加快打造国家创新高地和人才高地。

考卷已出,郑州科技工作,将交出怎样的答卷?

市科技局铿锵作答:在“十大战略”的开局之年,牢固树立“不进则退、慢进亦退、不创新必退”的发展理念,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全力推进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行动,建设国家创新高地主阵地。

日拱一卒

自主创新能力持续增强

郑州科技工作在探索与积累中,已走过一段不断自我革新、不断自我突破、不断自我超越的前进之路。

尤其是“十三五”期间,郑州市加速集聚高端台、高层次人才等各类创新资源,持续完善科创资源开放共享机制,区域创新能力明显提升。

郑州拥有郑州大学等68所普通高等院校,拥有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27研究所、中船重工第713研究所、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等134家科研院所。

高端创新台日新月异,截至2020年底,郑州市累计建成各级各类研发台3547个。其中,国家级研发台56个。

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持续壮大。以“智汇郑州”人才工程为抓手,不断完善多层次人才政策体系。截至2020年底,郑州市共引进境内外高层次人才1042名、项目团队413个。

研发投入强度不断增强,尤其这三年来,郑州研发投入强度从1.74%增长到2.31%,增长幅度居国家中心城市首位,在全国35个大中城市排名从第26位上升到19位。

与之相对应的,我市高新技术企业,从1323家增长到4130家,增长212%,全省占比50%,在全国35个大中城市排名从第19位上升到16位;技术合同成交额,从82.3亿元增长到306.5亿元,增长272.4%,全省占比50.3%,在全国35个大中城市排名从第27位上升到19位;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从13件增加到19.29件,增长48.4%。

数据显示,科技创新发展指数,从第23位提升到第18位,3年提升5个位次。

而越来越多的“郑州造”书写着“郑州牌”的新故事:郑煤机研发的薄煤层高端采煤机,整体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宇通自主研发的新能源客车动力系统成为行业主流系统;中铁装备发布的“龙岩号”,实现了对TBM传统破岩理念的革命创新……

笃行不怠

建设国家创新高地主阵地

春潮涌动处,奋楫击水时。

我市科技工作将聚焦“六个一流”,固底板树基础、锻长板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推动产业向“高精特新”迈进,打造国家创新高地。

建设一流创新台,强化创新策源能力——重塑高水实验室体系。引导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科技领军企业和新型研发机构等战略科技力量积极参与实验室体系建设。高标准推进嵩山实验室、神农种业实验室、黄河实验室等省实验室建设,努力争创国家实验室或分支(基地)。支持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支持知名高校、国家级科研院所、高层次人才(团队)在郑设立新型研发机构,根据其对郑州市产业的支撑能力给予最高1亿元运行经费支持。

实施一流创新课题,形成重大技术成果——组织实施一流课题项目,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生物育种、新能源汽车、绿色低碳等领域的重大技术创新需求,每年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创新专项。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聚焦优势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布局等需求,推动高质量科技成果创造,突破一批关键共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支撑培育国内领先、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

培育一流创新主体,增强科技创新动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推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培育一批有研发机构、有研发人员、有研发经费、有产学研活动的“四有”规上工业企业。对省内规上企业在郑建立研发中心的,在场地、资金、人才团队及配套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梯度培育科技型企业,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到2025年高企达到10000家。

汇聚一流创新团队,建设国家人才高地——大力集聚创新人才,依托高水研究型大学、科研机构、省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创新台,通过“一流台+一流课题”、以才引才等形式,引进全球创新顶尖人才、领军人才与骨干人才等高层次创新人才,按照“郑州人才计划”给予支持。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健全高层次人才激励机制,加大对科研人员的绩效奖励力度。完善人才服务保障,综合运用政策租赁住房、共有产权房、人才公寓等方式保障人才安居需求,提升子女入学、医疗保健等公共服务水落实高层次外籍人才出入境便利、停居留政策,打造宜居宜业宜创的人才发展环境。

创设一流创新制度,释放科技创新活力——强化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完善科研人员职务发明成果权益分享机制,落实国家、省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收益分配的政策,允许高校和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归属研发团队所得比例不低于80%。深化创新用地制度探索,保障重大科技创新用地,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台及重大创新项目的落地建设,开通用地审批“绿色通道”。

培育一流创新文化,营造浓厚创新氛围——厚植创新文化土壤,擦亮“活力郑州”创新创业品牌。加强科技伦理治理,推进科研诚信体系建设,构建科学规范、激励有效、惩处有力的科研诚信制度,提升科研人员科学道德素质,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塑造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自信。

方向既定,重在践行。

7500多方公里的郑州大地上,春的暖意,正蕴含着盎然生机。(记者 李娜)

关键词: 郑州科技 第二批省实验室 龙湖现代免疫实验室 国家级研发平台 十大战略 中国工程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