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热讯:深度|从拼定价到保资产,金科公司“打怪升级”的2022年
来源:北京商报     时间:2023-01-04 11:15:02

2022年落幕,这一年中,十余家金科公司都在齐刷刷做这几件事,切定价、保资产、断直连。


(资料图)

24%的定价切换,对于不少金科公司都是一大挑战,好不容易消化完存量客群,如今又需思考如何新增客群去支撑业务增长;大环境影响下,也能看到各家公司资产表现承压,存量资产风险的持续上升,机构利润规模进一步受到制约;还有断直连压力,一面观察行业“头排兵”的整改动向,一面根据监管要求靠拢与征信机构的合作,不少金科公司们来回挣扎在合规红线上。

“我们这一年就像在打怪升级。”如今,不少金科从业者也学会了苦中作乐,虽然展业低调鲜少发声,但多家公司也在不断尝试。例如获客成本激增压力下,有机构在挖掘一些新的服务场景,外部环境等多重挑战下,有机构及时调整策略开启新职场人、新市民群体等定向获客;利率压降大势所趋下,还有机构开始拼尽全力开拓小微实体、绿色金融等新资产类别……

拼资金

要说2022年对金科公司的头号考验,当属24%利率无疑。

自2021年24%利率红线划出后,受到冲击的不仅是持牌消金、银行、信托公司,还包括一大波为金融机构提供助贷服务的金科公司。

近两日,北京商报记者对市场上十余家金科公司贷款利率情况进行了采访调查,截至目前,为数不多的几家头部机构已将定价压降至24%以内,部分中部金科公司有约九成贷款控制在24%,但也仍有几家定价在24%以上,并控制在36%左右。

“利率调降是无法避免的大趋势,我们也在不断适应调整。”一金科从业人员向北京商报记者坦言,其所在公司目前大部分贷款定价在24%以内,预计会在明年上半年全部压到红线以内。

“难!”虽然全行业都在压降利率,但前述金科从业者也向北京商报记者提到了不少痛处,一是定价切换后,仅有的利润空间再次被压缩,二是消化完存量客群后,如何新增客群支撑业务增长成为一大难题。

一组数据或可印证其中所言。北京商报记者翻阅多家金科公司三季度财报数据发现,相较上年同期数据来看,包括360数科、乐信、信也科技、小赢科技等多家公司在内,三季度促成借款金额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不过当季营收却不增反降,与促成的借款规模增长形成鲜明反差;此外,包括这四家公司在内,其净利润表现上虽整体呈现环比上升的回暖趋势,但同比上年净利润来看,亦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目前,虽未有明确监管规定金科公司助贷定价必须在24%以内,但因为后者主要为持牌金融机构服务,因此定价也主要由合作的放贷机构要求决定。随着监管落地,很多持牌金融机构仅开展24%以内的业务,这也推动金科公司收缩利率超过24%的贷款业务。

冰鉴科技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诗强认为,当前金融科技公司获客成本、运营成本居高不下,特别是坏账损失方面压力较大,因此,切换至24%对于金科公司来说,最难的是如何控制成本、控制风险、保持盈利,这也是其当前最大的挑战。

从整个市场来看,降费让利已经成为比较普遍的一个趋势,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咨询顾问苏筱芮同样称,这确实会对一些应对不及时的金科公司造成业务冲击,致使其业绩承压。

金科公司切换24%定价,实际上是消费金融领域整体优化利率措施的一个缩影,既能够打击部分市场机构借各类明目“乱收费”来扰乱市场秩序,也能够切实减轻金融消费者的资金负担。

但利率压降带来的冲击除利润空间收窄外,还有目标客群的变动,这也意味着大多数金科公司要放弃高风险高定价人群,转向相对较优的人群,最后结果是,24%以下的区间人群将加速成为竞争红海。

“一般的金科公司在面向24%以下的区间人群展开竞争时其实并不占优。”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金天一语中的,“尽管市场利率有所下降,但主要惠及的还是银行等头部资方,金科公司的资金成本下降有限,难以给出更具市场竞争力的利率条件,同时其过去低成本、大批量获客的惯常操作模式也会遭遇到较大瓶颈。”

保资产

定价转换还未全面消化,扑面而来的还有资产压力。

观察前三季度多家金科公司财报数据不难发现,多家公司出现逾期率上升的情况,资产表现不容乐观。

仅从三季度来看,多家上市金科公司逾期率表现均不如去年同期。

例如,与上年同期相比,三季度末有公司90天以上逾期率为1.44%,比上年同期增加0.4个百分点; 还有一头部金科公司90天以上逾期率为2.31%,比上年同期增加1.14个百分点。

逾期率上升背后,有疫情等大环境的冲击,也有贷款风险的显露。

正如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所述,2022年以来,金融科技领域面临了较为复杂的环境,经济下行压力下,会降低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从而影响资产质量。另外,疫情因素下信贷服务的需求其实在不断增长,而与此同时风险控制等业务难度也在增加。

面对这些调整,各家金科公司应对策略有所不同,有的将业务质量的优先级置于规模之上,有些则继续通过规模扩张来抵御风险。复杂的环境下,各家的财务表现并不趋同。但在于百程看来,总体来看,头部的金融科技公司更加谨慎,更注重业务质量弱化规模增长。

市场也确是如此。大环境影响下资产承压,逾期率上升压力下,不少平台开始控制风险、精细化管理;也有平台开始控制贷款规模和放款节奏,还有平台在开拓小微实体、绿色金融等新资产类别。

“公司最大挑战是如何控制风险。”一金科公司从业者坦言,回顾今年不少平台贷款逾期率都有上升,大家都不再追成长,而是提质量。其所在公司工作重心也转向控制贷款规模和放款节奏,现在的本事不是要把钱放出去,而是如何把钱收回来。

优质资产的获取能力成为核心竞争力。另一金科公司相关负责人则直言,除了传统线上消费类场景外,其所在公司已经在开始拓展小微实体、绿色金融等新资产类别。而这也并非易事,目前优质资产的获取成本已经很高且仍在提高,但生产量依旧赶不上资方机构的需求。

“部分金科公司此前并不擅长24%以下客群的运营,在资金、渠道等方面与传统银行相比没有优势,这可能是部分金科公司选择另辟蹊径、开拓新资产类别的一个原因。”苏筱芮推测。

相比于消费信贷,小微信贷服务成为近两年金科公司的发力点。这虽是政策鼓励的方向和银行的侧重点,但于百程认为,小微信贷服务实则更难,受疫情等影响风险上升,此类资产利率普遍也更低,金科公司还难以完全靠此提振业绩,需要在业务增长与质量之间寻求平衡。

行业各类保资产大战下,王诗强进一步指出,金科公司拥有大量注册客户,但是通过率却不高,流失也比较严重,因此应该积极维护老客户。一方面需要提高老客户授信额度,降低老客户贷款利率;另外也可与第三方头部智能风控企业合作,在控制逾期率的前提下,提高审批提过率,降低获客成本。

断直连

回顾过去一年,悬而未定的还有断直连。

早在2021年年中,监管层就提出要求,按照个人征信业务整改工作要求,平台机构在与金融机构开展引流、助贷、联合贷等业务合作中,不得将个人主动提交的信息、平台内产生的信息或从外部获取的信息以申请信息、身份信息、基础信息、个人画像评分信息等名义直接向金融机构提供,须实现个人信息与金融机构的全面“断直连”。

若按照“平台-征信机构-金融机构”的业务合作流程进行整改,这也意味着金科公司需要在个人信息工作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一定程度上将增加合规成本。

目前就断直连整改一事,从十余家受访的金科公司来看,反应不一。有机构称在较早期间,就已和个人征信业务持牌机构签署合作协议并开展合作;有机构表示曾计划在2022年底完成断直连,但截至目前未有明确进展;但大多机构称仍在观望,主要想观察大型互联网平台整改进展,等待监管进一步指令。

例如,已有几家金科公司早有动作。正如一重点布局消费贷的金科公司相关负责人所述,“自征信业务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期间,我们便积极开展合规整改工作,相关整改工作已接近尾声”。还有一公司人员同样称,“为满足断直连监管要求,已于较早期间就在和个人征信业务持牌机构签署合作协议并开展合作”。

不过更多公司仍在观望。一金科从业人士所述,“我们目前暂未收到监管方面的具体要求,但了解到监管对第一批13家约谈的互联网平台有所要求,如果这13家的整改方案获得了监管认可,我们也可以这一方向完成断直连的切换”。

另一金科公司从业者则说道,“我们一直在推进断直连整改,一开始说2022年底能完成,但现在不知道遇到了什么问题,没有完成”。

还有金科公司负责人放话,“我们是断直连的执行者,并不是决定者。目前还在等待监管要求,需要我们怎么做,我们就按照要求执行”。

在金天看来,“目前新设征信机构前景不明,原有已获批的征信公司业务量也不大,从网络生态数据转化为金融数据的链路尚未完全通畅,这可能是造成部分金科机构仍在观望行业进展的原因之一”。

危中觅机

总体来说,2022年对于金科公司来说,步履艰难。

但在复杂的环境和增长的压力下,仍有机构危中觅机。例如乐信公司一从业者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该公司已经在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多管齐下提升获客质量,包括展开新职场人、小镇青年、新市民群体等优质客群的定向获客项目;也想发挥乐信普惠线下优势,以此为驱动点突破优质定向用户;另外也在与更多大数据平台联合建模,提高进件质量;在根据疫情冲击调整不同地域获客投放等。

另一中部梯队金科公司从业人员则称,后疫情时代,相信消费类场景的个人消费需求以及小微实体的融资需求都会进一步增加,2023年的重点仍然是稳步提升业务规模,重中之重是要找到差异化的优质资产。

还有一重点布局小额消费贷的金科公司则表态,随着疫情管控的放开,国家刺激生产和消费,会投入更多的流动性,其认为整个行业还将持续增长,公司发展方向不变,始终聚焦线上消费贷,同时探索小B个体经营贷市场。

不过,也有极少数公司透露了裁员计划,“我们一直在探索一些新的平台业务,但具体要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目前没有成规模的体系和计划,利率压降、经营压力下,公司不得不作出了裁员决定,毕竟获客和运营成本都在增高,为了财报数据表现,公司不得不从别的地方来省这个钱”。

金科行业信贷盈利高峰已经“翻越”,进入“深耕细作”时代,在业内人士看来,展望2023年,将仍是“危”与“机”并存的一年。

从长期看,金融科技公司的核心能力依然是用科技服务金融的能力,在线上业务、长尾客户服务、用户体验、科技等方面对于金融机构的业务形成补充。于百程认为,2023年,随着疫情管控措施的放开,居民消费逐步复苏,有望成为经济的驱动引擎。国家层面也从社会政策、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等多方面提振消费。

此外,银保监会近日召开会议,加大金融支持扩大内需力度。基于居民本身的消费需求以及各项金融政策的推动,2023年金科公司所服务的消费信贷有望迎来复苏。

苏筱芮则认为,展望2023年,预计个人信息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等仍将作为金科领域的合规重点,尽管部分金科公司仍处于观望状态,但仍需要做好两手准备,在“持牌经营”的大环境下充分做好应急预案及合作伙伴的选择,避免真正靴子落地时因应对不及时而造成进一步冲击。

金天则称,2023年金融科技行业面临的宏观市场环境及监管环境或有边际改善,但行业内部竞争将更趋激烈,相关机构仍应找准差异化定位,在推动技术创新、服务实体经济、探索业务出海等方面做好长期布局。

北京商报记者  刘四红

关键词: 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