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监管下的生存与合规大考,第三方支付2022 年难难难!
来源:北京商报     时间:2023-01-29 18:23:58

2022年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在严监管大考与大环境冲击下,每一步都走得步履维艰。


【资料图】

从北京商报记者近几日采访的多家支付机构反馈来看,大环境冲击下展业难度陡增,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支付业务都较往年更趋保守:监管趋严下,线上支付机构宁愿收缩业务,也不再试探监管底线;线下机构也在多轮监管检查下,逐步加强了合规建设。

一支付行业高管直言,“随着断直连下通道和费率进一步趋同,导致了竞争进一步加剧。互联网大厂纷纷收购支付机构,也使得相关交易内化。后续,微信、支付宝等巨头垄断将持续,银行、银联等也在加强对大商户的争夺,可以预见的是,中小支付机构的生存空间将进一步被压缩”。

缩量:收单和跨境支付受影响较大

2022年,大部分支付机构不太好过。

“保守!能守住不下滑就很好了。”一华南地区支付公司高管向北京商报记者坦言,受疫情风控影响,该公司线下业务推广、获客、展业难度均较往年大幅上升,“仅以收单业务来看,本来主要靠线下会议类营销,例如展会、产品推介会等,但疫情封控导致各类会议均无法举办,即使已经预订、付了定金的,也因疫情延期,经常会导致有费用支出但实际营销未能展开的尴尬局面。”

这仅是一个缩影。事实上,不少地区不同类型支付公司2022年的业务发展均趋于保守。从线下机构来看,年内餐饮、旅游、文娱类商户流失明显,导致支付机构需要时间重新获取新商户,而这也进一步推高了市场成本。

哪怕是线上机构,也直言展业艰难。一华北地区互联网支付公司从业高管介绍:“疫情影响下,业务前端的同事很难与潜在客户和存量客户直接接触,不利于业务的拓展和存量客户的挖潜;另外由于通道和价格趋同,再加上头部企业的挤压、大商户直连银行等竞争,像我司一样的独立第三方支付机构业务拓展受限,生存困难……”

展业难度进一步带来了业绩压力。有支付机构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受到疫情封控及行业环境的影响,收单和跨境支付受到较大影响,预计2022年业绩会较2021年出现大幅下滑;也有支付机构指出,2022年公司业务量虽较2021年略有增长,但未能够完成年初制订计划,和上年相比,代收业务和快捷支付业务的规模在进一步缩小。

支付如同经济的高速公路,其行业发展与经济情况密切相关。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评价,2022年,在疫情反复的冲击下,宏观经济活跃度下降,支付行业也由此受到挑战,在此背景下,支付行业的交易、展业、客户等都受到影响。另外,支付行业依然保持近两年从严的监管态势,惩处违规、减费让利,在牌照续展过程中,部分空壳或经营异常等支付公司退出,行业机构数量持续瘦身。

博通咨询首席分析师王蓬博则进一步说道,“从央行数据来看,支付机构整体发展还是较为平稳的,只不过有一些机构交易规模在下降,这是因为受到大环境的影响,另外也反映出行业发展到达一定规模后,长尾效应变弱的现实,毕竟移动支付对场景的覆盖已经足够丰富,人群也保持在十亿这个水平线上”。

竞争:“两头挤压”等进一步持续

尽管2022年支付行业不断“整合”与“离场”,但也未减缓竞争的日趋激烈。

压力主要来源于多个层面。业内谈的最多的是“两头挤压”将进一步持续,首先,断直连导致通道和费率进一步趋同,导致竞争进一步加剧。其次,互联网大厂收购支付机构,使相关交易内化。微信、支付宝的垄断持续,银行、银联等加强了对大商户的争夺,中小支付机构的生存空间进一步被压缩。

从表面上看,从事支付业务需要支付牌照,有一定的门槛壁垒,但前述华南地区支付公司高管也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在实际展业中,除了持牌支付公司竞争压力外,还会有四方聚合公司、软件公司等服务商冲击。

他进一步提到,“支付的竞争本质上是谁更能嵌入场景,谁离商户更近。四方公司和软件公司监管压力较小,机制更灵活,更容易贴近客户,这其实也对支付公司形成了一定的压力。另一方面,部分支付机构续牌出现了中止状态,但其依旧在正常展业。对面这些压力,我们只能在一些细分场景上加大产品研发和投入,用数字化改进客户体验,增强合作黏性”。

在业内看来,随着支付行业监管趋严和业务变化,业内竞争愈加激烈,主要是业务转型较慢的部分中小支付机构受到的负面影响较大。

王蓬博直言,“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有的机构在掉队,头部竞争越发激烈的前提下,如果还想继续用原有的模式发展,未来会在市场整合时被淘汰”。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监管框架的日益明晰、支付行业整体的转型升级、客户需求的不断变化,未来竞争日益激烈,支付机构需要不断创新自有的产品,提高自身服务能力,更好地满足客户新需求,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

创新:有公司着力拓展跨境人民币业务

回顾近几年,合规挑战也给到支付机构不少压力。持续严监管下罚单频出,消费者权益保护、个人信息保护等环节中,支付机构的风控和合规任重而道远。

不过,2022年支付行业合规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机构业务风险也实质性得到降低。但从北京商报记者采访的反馈来看,大部分支付机构的日子艰难,生存和合规,成为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大环境的催化下,倒逼第三方支付机构,开始在合规和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寻求创新。

例如,有的机构趁着放开后的红利期,帮助商户提升数字化经营能力,利用各类短视频平台、社交平台等为商户赋能引流,建立私域流量,降低综合经营成本,提升商户对公司服务的黏性,实现强绑定;有机构笃定疫情结束后,国内消费和产业格局将会发生一定变化,机构在业务数字化战略、大中台规划落实和组织能力方面持续强化,同时也更关注吸引国际化、年轻化的人才加入。

还有机构成立了国际业务部,积极拓展跨境人民币业务、外卡收单业务,并进一步拓展产业金融业务、综合支付业务、金融科技业务等,提高创新业务在公司整体业务中所占比重;甚至有机构率先布局元宇宙,赋能零售消费品牌、版权IP运营方、本地生活服务、文旅景区的元宇宙应用落地……

“2023年考虑到B2B领域市场空间更大,银行与支付机构的合作模式逐渐完善,跨境支付服务商在B2B领域的投入将逐渐加大,跨境支付机构可能迎来新一轮洗牌。”王蓬博预测道。

于百程则认为,疫情加速了中小企业数字化进程,在传统支付业务盈利能力下降背景下,支付业务的未来,一方面将是与场景不断结合,与生态形成协同,另一方面则是从支付拓展到细分服务,比如商户数字化综合服务等。

另外支付机构仍要注重合规建设,2022年央行提出加快《非银行支付机构条例》的立法,在2023年有望落地并对行业监管产生重要影响;《非银行支付机构条例》征求意见稿对于支付牌照提出采取分级管理措施,多次被罚会降低分类评级结果,甚至被暂停业务直至吊销《支付业务许可证》,因此合规经营仍是支付机构的重点之一。

北京商报记者  刘四红

关键词: 主营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