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起征信可修复?结清逾期可贷款买房买车?真相是…警惕这类征信骗局!:焦点讯息
来源:北京商报     时间:2023-02-14 22:24:48


(资料图片)

北京商报讯(记者  廖蒙)“有失信行为,还钱后3个工作日就可恢复”“最新征信修复文件发布,可以贷款买房买车了”“5月1日起,征信可以修复了”“只要结清逾期欠款,就能立即修复征信”……2月14日,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在征信修复已经被全面叫停的当下,与征信修复相关的谣言再度传出,让部分用户信以为真。

信息显示,这一谣言的传播者认定个人征信自5月1日后可以修复,主要依据为国家发改委1月17日发布的《失信行为纠正后的信用信息修复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办法》自5月1日开始实施,同时,在信用信息修复方面,《办法》要求信用平台网站应当在作出信用信息修复决定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将修复信息共享至认定单位和相关系统。

但需注意的是,“信用信息修复”并不等于“征信修复”,《办法》修复的对象是失信信息而并非个人征信信息。失信信息则是指全国公共信用信息基础目录和地方公共信用信息补充目录中所列的、对信用主体信用状况具有负面影响的信息,包括严重失信主体名单信息、行政处罚信息和其他失信信息。失信信息主要围绕企业主体,而不是人们熟知的个人征信。

而征信修复这一说法,本身在正规的征信从业机构、法规文件中并不存在。市场理解的征信修复,实质上是部分不法机构和人员通过误导、欺骗的手段,误导信息主体认为可以对正确记载的征信信息进行更改或删除,以达到其非法牟利的目的。

北京商报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在征信修复此前被监管明确定调为违规诈骗行为后,原本一些从事征信修复的个人或机构叫停了相关业务,转向开展停息挂账、债务协商等操作。在公开平台上,虽然不再直接表明可以开展征信修复业务,但也有部分贷款中介人员利用这一谣言信息,强调要保持良好征信、及时偿还欠款,以此宣传停息挂账等违规行为并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还有中介人员通过“最新征信修复文件发布,可以贷款买房买车了”等文案,邀请用户通过各类渠道贷款。

“这一谣言内容显然是属于误读,混淆了个人征信与信用信息修复的概念。”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咨询顾问苏筱芮指出,谣言传出一方面可能源于用户对个人征信、信用信息的了解有所欠缺;一方面也可能是不法分子,包括围绕个人提供贷款、债务协商的中介人员,通过误导或是蹭热点的方式,吸引消费者的关注。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自《办法》发布以来,围绕征信修复产生的谣言愈演愈烈,已有多地监管部门对此做出解释说明。央行武汉分行征信管理处也在2月8日发文称,《办法》被错误解读,“只要结清欠款,就能立即修复征信”为不实信息,凡是声称“征信修复”“征信洗白”的都是诈骗。

近年来,个人用户对于征信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这类谣言也很容易引发部分存在失信记录的用户的关注。但通过非正规渠道进行的所谓“征信修复”,不仅无法删除不良信息,还可能会遭受经济损失甚至是涉嫌违法。在相关话题的讨论区,也有用户直言,“如果个人征信这么容易恢复,就失去了其本身的约束意义”。

此外,根据公安部披露,2022年下半年以来,虚假征信类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在全国各地高发,成为当前主要的电信网络诈骗类型之一。利用用户对个人信用的重视,注销校园贷、提高贷款额度、消除不良信息等骗局频发。

苏筱芮指出,用户在遇到个人征信的问题时,切忌病急乱投医,可以通过央行以及金融机构等提供的正规渠道进行查询和征信异议申诉。切勿随意向第三方提供个人征信报告,不要被五花八门的征信修复骗局所忽悠。

关键词: 个人征信 贷款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