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体学生请注意,暑假来了!诈骗也在靠近!
来源:北京商报     时间:2023-07-03 11:08:37


【资料图】

北京商报讯(记者 廖蒙)进入7月,全国各地的学生们也陆续迎来了暑假,需要注意的是,诈骗也进入了“暑期档”,瞄准学生群体实施精准诈骗。7月2日,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近期多地警方就暑期诈骗发布风险提示和典型案例,提醒学生防范电信诈骗。

就在7月1日,黄石网警披露,近日黄石警方接学生报警,辖区内大一学生柯某报案称其被人冒充同学诈骗了8000余元。据柯某介绍,“大学同学”刘某通过手机QQ向柯某发送借钱信息,称其家人在医院做手术,现在急需用钱。其后柯某按照对方提供的汇款账号,累计汇款8895元。

完成转款后,柯某再次收到刘某的信息,表示自己的QQ号被盗了,刚刚找了回来,同时提醒同学们不要受骗。柯某这才意识到自己踏入了陷阱,遂立即赶赴派出所报案。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无独有偶,宁夏一名学生在高考后寻找网络兼职工作时,便遭遇了刷单类电信诈骗。根据宁夏警方披露的信息,该学生通过网页搜索进入一个“网络兼职”的聊天群,群管理员引导其下载刷单软件,主要操作充值返利任务。在前期小额获利后,群管理员提示该学生加大种植投入和进行连续任务。在充值6万余元后,该学生方才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幸运的是,宁夏灵武市公安局接警后,及时联系银行止付冻结该案涉诈账户,最终为追回59909元,接近100%挽损。

对于这类针对学生群体开展的诈骗工作,厚雪研究首席研究员于百程指出,针对学生的诈骗主要发生在社交网络上,多以游戏、刷单赚钱等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为诱饵取得信任,利用学生轻信和害怕的心理,从而一步步实施诈骗。其中,对中小学生来说,获取家长的手机、账号和支付密码是诈骗成功的重要因素,对于成年后的大学生,则是防骗和个人信息保护经验不足。

北京商报记者进一步梳理发现,不同于针对成年人、老年人的诈骗活动,瞄准学生群体常用的诈骗类型主要包括网络兼职刷单诈骗、网络游戏诈骗、网购诈骗(冒充客服退款诈骗)、 QQ或微信冒充老师同学等熟人诈骗,更有甚者威逼利诱学生贩卖“两卡”、搭建诈骗通信设备等“帮信罪”行为。利用学生群体阅历有限、心智不成熟易恐吓等特点,引导学生通过家长的支付账户转款。

而综合各地警方披露的信息来看,暑假等假期中,学生接触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时间有所增长,也接触到更多网络信息,因此更易成为骗子精准狩猎的对象。在这一过程中,家长的金融账户才是骗子真正的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提供验证码、银行卡号等信息,造成家长实际经济损失。

“电信诈骗仍然在隐秘的角落里蔓延,在特定场景里就会死灰复燃,很难销声匿迹。”博通咨询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王蓬博评价称,针对网络游戏、兼职刷单等类型的诈骗模式,符合学生群体的受骗特征,因为自身经历有限,也很难识别骗局。相关部门一定要做好风险提示工作,通过各种渠道向学生传递防骗信息。

于百程强调,针对学生的诈骗危害极大,不仅是财产损失,对其心理和社会认知也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在防范手段上,一是加大此类案件的处罚和宣传力度,从警方、学校和家庭多方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诈骗套路和防范手段,有疑问向家长和老师咨询;二是家长和个人做好敏感信息的管理,手机、银行卡、密码等做好保护设置,不给诈骗分子以可乘之机。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