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于深圳市南山区智园的优必选总部,工作人员对人形机器人进行测试。资料照片
与清丽秀美的凉水河为伴,跨过北京亦庄“地标”文博大桥,奔跑在“网红打卡地”泡桐大道……2025年4月,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马拉松将在亦庄开跑。这场比赛中,将有12000名半程马拉松比赛选手和近20家全国人形机器人企业代表队共同参赛跑过20余公里,让各界感受到“科技+运动”的潮流新风尚。
机器人“跑马”是我国人形机器人快速发展的缩影。作为融合了前沿科技的创新产物,人形机器人正站在时代变革的风口浪尖,能够带动其他产业发展,推动经济增长,提高国际竞争力,在工业、家庭、养老等诸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乃至重塑全球产业发展格局。
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跑步”前行
迈开腿上下坡,多种路况下平稳行走、奔跑,在国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仅仅过了半年多,人形机器人“天工”的跑步速度已经从每小时6公里跃升到每小时10公里,最高速度可达每小时12公里,升级速度让人惊叹。
“创新中心正联合科研院所、高校、业内头部企业等,在本体开发、具身大脑、具身小脑、具身数据集等领域共研共创。”在创新中心总经理熊友军看来,人形机器人经过几轮迭代,近几年的发展速度非常快。“我觉得人形机器人的风口来了。”
日前,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4年)》指出,历经多年发展及技术迭代,在巨大的潜在市场需求牵引以及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赋能的带动下,生产制造、社会服务、特种作业等方面的应用场景不断探索,产业链加速构建和优化,人形机器人已进入技术集中突破和应用初步试水的关键发展时期。
中国电子学会理事长徐晓兰认为,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处于创新爆发期,特别是人工智能赋能机器人的效果愈加彰显,通过充分挖掘在工业、农业、服务业、特种行业、家政服务等领域的应用需求,可拉动新消费,催生新产业,扩大新就业,形成新质生产力。
近年来,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迅猛,技术取得重要突破。政策环境方面,相关部委出台多项政策,引领推动人形机器人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地方政府也结合自身实际积极跟进,推出相关政策,为人形机器人产业提供强支撑。
2023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通过完善顶层设计全面推进人形机器人产业布局,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立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整机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孕育开拓一批新业务、新模式、新业态,到2027年产业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新引擎等发展目标。
地方层面,作为北京市重要的机器人产业集聚地,北京亦庄布局国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拥有机器人生态企业140余家,产值规模近百亿元,形成覆盖核心零部件、整机和应用的机器人全产业链体系;上海提出采用“制造业创新中心+重点企业”方式布局人形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快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形机器人产品和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安徽围绕人形机器人“大脑-小脑-肢体-测评”全方位全链条技术布局,安徽省人形机器人重点实验室、安徽省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两大省级平台获批成立;浙江提出因地制宜建设人工智能特色产业园区,发展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
根据第三方数据,目前我国机器人相关企业超过70万家,优必选、小米等一批国产人形机器人纷纷亮相。
站稳“高地”仍要迈过三道坎
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掌握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但当前还面临技术储备匮乏、资金供给不足、产业布局分散等方面挑战。
在核心技术创新层面,我国在人形机器人的机械结构、关键部件上还有一定提升空间,如高精度伺服电机、精密减速机的功率密度、高端传感器性能等仍显不足,可能对人形机器人的性能产生影响。
另一方面,优必选副总裁、研究院执行院长焦继超认为,人形机器人发展速度得益于技术的创新和储备,特别是在芯片研发、人工智能等底层技术和创新技术领域。“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是现在技术融合的关键,也是我们需要进一步突破的方向。”
目前,特斯拉、OpenAI、亚马逊、英伟达等公司都在参与人形机器人的研发,且出现各大公司强强联合的趋势。
业内人士指出,国内的人形机器人企业虽然积极投入研发,但在研发和基础设施建设上仍然需要资金支持,再加上人形机器人的结构硬件成本高,有时候靠企业单打独斗难以持久,还会加重企业的经营压力。
一些受访业内人士认为,放眼全国,北京、上海、深圳等地都有人形机器人产业分布,各地都凭借在高校、领军人才、战略科学家和产业链条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全力发展人形机器人产业,但也存在部分产业环节布局分散,缺少龙头企业带动,聚集效应难以发挥等问题。
目前,各地正在通过多种方式破解这些难题。北京亦庄设立了100亿元政府投资引导基金,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先后落地了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总部)北京测评中心、全国首个全品类机器人展示中心“机器人大世界”、北京首家类人机器人育新机基地等,逐步形成良好的产业链条。上海依托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组织技术攻关,打造人形机器人的技术底座,推动数据采集和场景开放,给人形机器人创新带来生态空间。
多策并举加速应用落地
人形机器人是世界科技领域极具潜力和前景的产业之一,近几年正在快速迭代,在支持技术创新和研发支持、加快应用场景落地等方面加大投入,将有效推动产业化进程加速。
“要进一步推动底层技术突破,做大应用市场。”焦继超认为,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搭建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的桥梁,可以加快推动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制造、医疗护理、家庭服务等领域的示范应用,助力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实现规模量产。
在产业链发展方面,北京经开区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产业局副局长马宁认为,打造良好的产业生态是创新发展的基础。例如,北京经开区通过“一个专班、一个规划、一个平台、一套政策、一只基金、一批项目”的专业化服务的工作机制,正在推动形成以人形机器人为重点的子赛道、以系统集成企业为引领、本体及零部件企业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多层次举措最大化发挥政策效能。
一些受访的专家和业界人士还建议,进一步促进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建立产教融合实验室,引领高校开展人形机器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积极吸纳海外人才,在教育、医疗、创新保护等方面提供更好科研环境。
关键词:
在位于深圳市南山区智园的优必选总部,工作人员对人形机器人进行测...
 1月20日,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购新补贴在全国开始陆...
 世界经济论坛2025年年会近日在瑞士达沃斯拉开帷幕。这座阿尔...
低空经济产业链条长且覆盖面广泛,涵盖了航空器研发制造、低空基础...
贵州酱酒集团与壹媒介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共谱酒业新篇章近日,在酒业
读懂班级日志里的成长(深聚焦)班级,是校园里最基础的育人阵地。近...
今天(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
探索中国政法大学法律援助工作站探索走出校园打通法律援助的最后一...
这些天,深圳市南山区一份小学期末试卷被称为难出天际,席卷了各种...
封藏的是酒,沉淀的是情!贵州酱酒集团新春献礼——致敬筑梦者!在贵
贵州登记结算公司全力筑牢金融安全屏障近年来,贵州登记结算有限责
 新华社意大利都灵1月19日电(记者刘旸)陈洁琪做专业运动员时...
 新华社郑州1月19日电(记者李嘉、刘金辉)全国花样滑冰冠军赛...
 新华社意大利都灵1月20日电(记者徐欣涛、单磊、张馨文)第32...
新华社北京1月20日电 第34届国际乒联-亚乒联盟亚洲杯赛事会徽、吉...
新华社墨尔本1月20日电(记者王子江、梁有昶)中国选手王欣瑜 郑赛...
 新华社墨尔本1月20日电(记者王子江、梁有昶)无论从哪个方面...
新华社墨尔本1月20日电(记者梁有昶、王子江)2025年澳大利亚网球公...
 新华社北京1月20日电 中国围棋协会消息,第29届LG杯世界围棋...
新华社北京1月20日电(记者卢星吉)在当地时间19日进行的国际雪联自...
新华社马德里1月19日电(谢宇智)2024-25赛季西班牙足球甲级联赛第2...
 新华社哈尔滨1月20日电(记者沈易瑾、徐凯鑫)20日11时许,由...
松花江畔太阳岛上虽寒风凛冽却暖意融融在大寒——二十四节气中的最...
 新华社哈尔滨1月20日电 体育时评:点燃冰雪之火 汇聚亚洲力...
 新华社哈尔滨1月20日电(记者杨思琪、王君宝)大寒,冬之落幕...
 1月20日,哈尔滨2025年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火种采集仪式在黑...
 新华社意大利都灵1月20日电(记者杨博毅、张馨文)对于来自非...
新华社意大利都灵1月20日电(记者肖亚卓、刘旸)第32届世界大学生冬...
广告
X 关闭
广告
X 关闭